每日精选:“山涛悬丝”,魏晋名士山涛器量恢弘、简素笃行

2023-02-23 08:08:53 来源: 哔哩哔哩

山涛,字巨源,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、名士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

山涛为人雅量恢弘、气度非凡、淳厚深远、谦逊宽仁,为官清正廉洁、大公无私、治理有方、简素笃行,为政深识远虑、运筹帷幄、颇有建树,为学俊才斐然、学识深厚,在朝野,是一位德高望重、备受崇敬的人物。


(资料图片)

一、山涛悬丝

山涛稳重包容、操行高洁、为官清廉。即使身居高位,也一如既往地低调谦逊、节俭朴素。

司马氏夺权成功,建立西晋后,皇族开始穷奢极欲,“日食万钱”、“后宫殆将万人”,世家大族争相效仿,各种奢靡攀比。但出身贫寒的山涛与结发妻子相濡以沫,即使后来贵为吏部尚书,也一直过着俭约朴素的生活,简单低调,不养婢妾,“贞慎俭约”、“而无嫔媵”,而且将自己的俸禄大都接济给亲朋好友。

《晋书·列传第十三》记载:

初,涛布衣家贫,谓妻韩氏曰:“忍饥寒,我后当作三公,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!”及居荣贵,贞慎俭约,虽爵同千乘,而无嫔媵。禄赐俸秩,散之亲故。

山涛早年丧亲,家中贫困,有一天他对妻子韩氏说:“你暂且忍一忍饥寒,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,只是不知道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?”

山涛的妻子韩氏,和山涛感情深厚,无论贫穷或显贵,她都简约娴静,始终如一。而且,她贤惠明鉴,见识颇高,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记载:

山公与嵇、阮一面,契若金兰。山妻韩氏,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,问公。公曰:“我当年可以为友者,唯此二生耳!”妻曰:“负羁之妻亦亲观狐、赵,意欲窥之,可乎?”他日,二人来,妻劝公止之宿,具酒肉。夜穿墉以视之,达旦忘反。公入曰:“二人何如?”妻曰:“君才致殊不如,正当以识度相友耳。”公曰:“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。”

山涛和嵇康、阮籍交往,一见面就情投意合,如同兄弟。山涛的妻子韩氏觉得山涛和两人的交情非同寻常,就问山涛具体情况。山涛说:“我可以当朋友的人,只有这两位而已。”妻子说:“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,我也想暗中观察一下他们,可以吗?”

有一天,嵇康、阮籍来了,山涛的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住下来,并且准备好酒肉。到夜里,就在墙上挖个小洞来观察他们,直到天亮竟忘了回去。

山涛进来问道:“这两个人怎么样?”妻子说:“我觉得您的才能、致趣比不上他们,但可以靠见识、气度和他们结交。”山涛说:“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更胜一筹。”

山涛显贵之后,始终就韩氏一个妻子,不养婢女和妾室。他不但对妻子始终如一,而且侍母极孝,即使后来得到重用,仕途顺利,身居高位,但山涛几十次上表辞官,表示要侍奉老母,然而都没有得到允许。可以看出,山涛绝非贪恋功名之人。

山涛为官三十余年,宠辱不惊,始终以清廉简约安身立命,从不收受他人的礼物。

因山涛清贫俭约、清廉望重,无法供养家人,晋武帝司马炎特地赐给他每日膳食,加赐床帐席褥。礼遇厚重,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。

《晋书·列传第十三》记载:

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,特给日契,加赐床帐茵褥。礼秩崇重,时莫为比。

当时官场腐化,官员纳贿公卿,以求功名,成为官场风气。曾有官员向山涛送来真丝百斤,山涛不好当面拒绝,便把丝收下束之高阁。后来该官员事发,受贿的都得到处理。山涛将丝上交,封口未动,积满灰尘。

《晋书·列传第十三》记载:

初,陈郡袁毅尝为鬲令,贪浊而赂遗公卿,以求虚誉,亦遗涛丝百斤,涛不欲异于时,受而藏于阁上。后毅事露,槛车送廷尉,凡所以赂皆见推检。涛乃取丝付吏,积年尘埃,印封如初。

陈郡人袁毅做鬲县县令时,为了得到提携,大肆贿赂公卿大臣。袁毅送给山涛真丝百斤。山涛不愿接受贿赂,但鉴于当时的官场风气,不便拒礼而得罪众人。于是,他虽将真丝收下,却命家人将真丝贴上封条,悬挂于阁楼,吩咐谁也不准动用。

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,用槛车送京师廷尉受审,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。山涛就取出丝交给办案的官吏,丝上积满尘土,封条印章未动。从此,人们便送给他一个雅号“悬丝尚书”。

二、山公启事

山涛在吏部尚书的职位上,负责选拔人才,荐举官吏。每当空出一个职位,山涛就启奏几个备选人选,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,然后才明言上奏。当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:皇帝所任用的人有的并不是群臣荐举的,而群臣也不知道是皇帝的意图,还以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。所以,有的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说山涛的坏话。

晋武帝就给山涛写手令,告诚他说:“用人之道,唯才是举,不要遗漏疏远的人,也不要疏远出身卑贱的人,这样,天下便可大治了。”

山涛不加解释,一如既往。一年以后,众臣的非议也就停止了。山涛对所荐举的人都加以评论品题,然后写成“启事”,列名成册,供皇帝选用,当时称为《山公启事》。

他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,唯才是举,只有用陆亮,是司马炎诏命所任用的,与山涛意见不一,山涛争辩而司马炎不听。陆亮不久也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免。

山涛忠直刚正,不徇私情,选贤任能,成为历史佳话。如唐代李商隐《赠宇文中丞》:“人间只有嵇延祖,最望山公启事来。”

三、嵇绍不孤

后世有人说山涛是个贪恋功名、爱慕虚荣之人,这其实是因为嵇康的一封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导致的误解。

山涛少年时即器量不凡,卓尔不群,喜好老、庄学说,常隐居乡里。与嵇康、吕安为友,后又遇阮籍,常在竹林中交游,志趣契合,为莫逆之交。

曹魏时期司马昭独揽大权,架空了曹魏政权,时刻准备夺权,可谓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。而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,是曹魏宗室女婿,自然不会和司马氏为伍,加之他素来狂放任性、旷迈不群、蔑视权贵,因而他选择隐居竹林,拒绝出仕。

山涛和司马氏血缘更近,且有知遇之恩,不得不选择出山做官。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,山涛想荐举嵇康代其原职。嵇康听闻此事,于是写下了著名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,对山涛的邀请明确拒绝。后嵇康因吕安一事,被诬陷获罪,触怒了司马昭,被下令处死。

嵇康在临死前,并没有把儿子托付给任何亲人,而是把儿子托付给了山涛,并对儿子说:“有巨源在,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。”

《晋书·山涛传》

山涛,字巨源,河内怀人也。涛早孤,居贫,少有器量,介然不群。性好《庄》《老》,每隐身自晦。与嵇康、吕安善,后遏阮籍,便为竹林之交,着忘言之契。康后坐事,临诛,谓子绍曰:“巨源在,汝不孤矣。”

山涛也确实没有辜负嵇康的托付,不仅将嵇康的儿子嵇绍抚养长大,而且还保举他出仕做官。因而留下了“嵇绍不孤”的历史美谈。

因为嵇康一直是高洁耿直的形象代表,且那篇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太过有名,因而后世文人就以为山涛是个沽名钓誉、贪功恋名之辈。这是人们想当然的误解。

其实,山涛是个器量非凡、有情有义、稳重包容、宅心仁厚、清正高洁之人,是真正的名士。这一点,嵇康最为清楚,对他也最为信任,因而他在临死前将儿子托付给了山涛。

嵇康之所以写信与山涛绝交,其实只是出于政治选择的不同罢了,二人依旧惺惺相惜,依旧是金兰之交。

山涛和嵇康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,其实是由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,和个人的品德毫无关系。

为夺取政权,前期司马懿多年装病,韬光养晦,使得曹魏放松警惕,最后司马氏成功夺权。后期司马氏为了巩固政权,消灭异己,就对曹魏派系的人进行甄别,顺昌逆亡。

嵇康的妻子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,他在曹魏时期得到任用,官至中散大夫,是曹魏派系的人。如果归顺司马氏政权,不一定能够得到重用,因此干脆隐逸不仕,甚至对司马氏集团的骨干人物钟会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,也在情理之中。

而山涛的父亲和司马懿夫人宣穆太后张春华是表兄妹,按辈分来说山涛和司马昭、司马师是同辈,血缘相近,而且山涛在曹魏时期并未得到重用,后来是司马师提携才得以举孝廉为秀才,并且司马氏对山涛的才能、品格极为推崇,晋景帝司马师把他称作姜子牙式的人物。山涛属于司马氏派系的人,他选择辅佐司马氏政权,无可指责。而且,山涛并不贪恋权贵,一生多次以各种理由辞官。

其实,嵇康的这封绝交书,表面上是和山涛绝交,实则是明志之作,是向自己的知心朋友的坦诚倾诉,表明的是绝不向司马氏妥协的政治姿态,也是为了不牵连自己的朋友。这一点,山涛心知肚明,也给嵇康回信表示理解。

嵇康和山涛的绝交,只是政治上的选择,并非个人情谊的断绝。而且,嵇康为人狂放,任性不群,并非治国之才,而山涛器量恢弘,知人善用,举贤荐能,清正廉洁,堪称宰相之能。

嵇康和山涛相交于心,嵇康知道山涛的为人,所以才会放心将子女托付。

山涛不仅悉心将嵇绍抚养长大,而且在皇帝面前力荐嵇绍,说嵇绍的才能可以和春秋晋国大夫郤缺相媲美,于是,嵇绍被选任为秘书丞。嵇绍为官正直,从不攀结权贵,得到皇帝信任。最后,官至侍中。

后来,晋惠帝司马衷继位。司马衷素来痴呆,他在位时,外戚专权,是个愚痴的傀儡皇帝,导致了八王之乱。他的名声不太好,那句著名的“何不食肉糜”就出自他口。

司马衷御驾亲征,去讨伐成都王司马颖。嵇绍奉诏前往皇帝行辕所在。恰逢朝廷军队战败,晋惠帝脸部受伤,中了三箭,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,只有嵇绍端正冠带,挺身保卫晋惠帝司马衷。箭如雨下,嵇绍被射死在司马衷身旁,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,司马衷哀痛悲叹。等到战事平息,侍从要浣洗御衣,晋惠帝司马衷说:“这是嵇侍中的血,不要洗去。”

《晋书·忠义传·嵇绍》记载:

(嵇)绍以天子蒙尘,承诏驰诣行在所。值王师败绩于荡阴,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,唯绍俨然端冕,以身捍卫,兵交御辇,飞箭雨集。绍遂被害于帝侧,血溅御服,天子深哀叹之。及事定,左右欲浣衣,帝曰:“此嵇侍中血,勿去。”

司马衷不是一个好皇帝,呆傻痴呆,毫无雄心大略,被皇后贾南风夺权,后来八王之乱,人人都盯着他的宝座。在那个杀伐决断的乱世,对这样一个皇帝忠诚,代价太高了,因此人人都背弃他、鄙视他。然而,嵇绍的那一抹血红,给了他最深的温暖,因而,他要把这抹血红永远保留下去,不要洗去。

父亲嵇康对司马氏死不妥协,而儿子嵇绍却为保护司马氏而死,这种选择没有谁对谁错,都值得尊敬。

确实,有山涛在,嵇绍不孤。后人多有诗词赞扬,如杜甫的《别张十三建封》说:“范云堪晚友,嵇绍自不孤”;李商隐《赠宇文中丞》:“人间只有嵇延祖,最望山公启事来。”

山涛做官几十年,家中依旧极其贫困,保举贤才几十人,可自己家中空无一物,自己死后连个下葬的费用都没有,最后还是皇帝下诏赐棺木朝服各一具、衣一套、钱五十万、布百匹,以供丧事之用。

山涛家风淳朴,他的儿子山简和孙子山遐等都名垂青史,以至于《晋书》评价山涛:“若夫居官以洁其务,欲以启天下之方,事亲以终其身,将以劝天下之俗,非山公之具美,其孰能与于此者哉!”。

山涛被王戎评价为“浑金璞玉”,是个闪耀着金玉光彩的男子,当时被誉为德行的楷模,是魏晋时期名士的代表人物。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太家电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